带着《读者》走天涯



董瑞祥

我有一个好习惯:出门旅行的时候,总要带上几本《读者》,看完后,再悄悄地放在火车上、宾馆里甚至公园的座椅上,让后来的人继续阅读。

这小小的善举,产生了奇妙的结果:《读者》把我带进真善美的精神境界,我又带着《读者》走遍神州大地,来到童话王国,还去了遥远的非洲大陆……我拥有了许多终生难忘的经历。

2000年,我在丹麦留学,暑假回老家兰州的时候,拜访了读者杂志社,见到了胡亚权和彭长城两位老师。我真诚地对他们说:“《读者》杂志精选出来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,不断地给我新启发,激励着我勇往直前。比如,出国之前,我做过几年生意,在选择是继续做生意,还是丢掉羁绊,勇敢地走向一个未知世界时,我想起了《读者》上一篇关于抓猴子的文章。文章讲,在一个铁笼子里,放入一把香蕉,猴子伸手去抓香蕉,手就出不来了,也因此失去了自由。正是这篇文章,让我在仔细思考后选择放下眼前的利益,勇敢地迈向外面的世界……”

《读者》也让我结交了善良的好朋友。

2003年,我在位于曼谷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工作。一天,我和李东林先生从街头走过,看到有人摆地摊在售卖过期的《读者》杂志。我停下脚步,从几十本杂志中翻出有我的“小作文”的那一期。怀着激动的心情,我买下它,并将它送给李东林。李东林不解地问我:“你送我这本过期杂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?”我笑着说:“你翻翻看就知道了!”

李东林在“读者来信”栏目里看到了我的“小作文”。文章大意是:

20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,我乘坐的火车快到定西站了。我对坐在对面的小伙子说:“哎,我要下车了,把《读者》还给我吧。”谁知,那个小伙子眼中霎时间流露出十分不舍的神情。我意识到《读者》中的某个故事感动了他,可他还没有读完。我心想,如果把这本杂志送给这个小伙子,那它的价值岂不就翻倍了?我想起了母亲常念叨的“小善行天下”的道理,于是,就把那本《读者》送给了那个小伙子。小伙子那喜悦的眼神,如今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。

那天,《读者》里的这篇“小作文”给李东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善良的人会同频共振,从此,李东林成了我的至交。

《读者》刊登过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:“无论你走到哪里,都要传播爱。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伟大的事情,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好身边的小事。”这段话和我母亲讲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,在漫漫人生路上,它们引导我做一个好人,不断地做力所能及的好事。

这些道理,就像人生路上的指南针,而我给指南针上的4个字母赋予了新的含义:

N:Noble,做一个善良的人;S:Smile,做一个乐观的人;E:Educated,做一个爱读书、有教养的人;W:Way,像唐僧一样,不畏艰险,勇敢地踏上取经之路。

我发现,有了这个指南针,漫漫人生路就好走了。

(本文系“我与《读者》的故事”征稿二等奖获奖作品,曾 仪图)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盒子书格 » 带着《读者》走天涯

赞 (0) 打赏

相关推荐

    暂无内容!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